English

美育与思想教育

2000-03-29 来源:光明日报 赵祖达 我有话说

“爱美之心,人皆有之”。有人说:“如果说吃饭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,审美愉悦则是人们最高的精神需求。”还有人说:“审美愉悦是人们最大的精神愉悦。”如果我们把思想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,寓思想教育于美育之中,这样,就可以把思想教育与审美享受结合起来,就可以把思想教育的施教目的转化为学生的需要;学生也就容易真心真意、发自内心地自觉自愿接受;这样,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不仅使学生喜闻乐见,而且能取得入情入理,入心入脑的效果。

美育不是一般的艺术教育和情感教育,而是关系到人的精神世界的根本性教养。美育是与美的感受、欣赏相结合的教育,可以说,凡是一切运用美的事物对人所进行的教育都是美育。而对美的欣赏不可能是无思想、无内容的“纯粹”的美的享受,它势必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人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。使人们的情感能得到陶冶,心灵得到净化,品格得到完善,思想得到升华,观念得到转变。这一切,不正是思想教育工作所要达到的目的吗?

美育的根本特点是“寓教于美”、“寓教于乐”,所以,凡是人类按美的原则造成的东西,均可作为审美教育的材料。例如,游览千姿百态的大自然,参观各种各样的博物馆、展览馆,听取英雄、模范人物的生动报告,欣赏戏剧、电影、音乐,阅读各种文学作品,开展业余的歌咏、舞蹈、摄影、书法、诗歌朗诵活动等等,都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形式好方法。

学校美育是思想教育的“基本课堂”。学校是教育人、培养人的专门场所,学校通过实施美育转变学生思想具有优越的条件。教师是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”,因此,在学校美育中起着首要作用的是教师。身教胜于言教,如果教师能用自己表里如一的行动,严于律己的品德,高尚美好的情操,端庄文雅的风度,朴质大方的衣着、和蔼可亲的态度影响学生、感染学生,学生就会在美的滋养和熏陶下,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较高的思想境界。人创造了环境,环境又能反作用于人,优美的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人的情操、规范人的行动。因此,挖掘环境育人资源,美化学校育人环境,也是学校美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。青少年精力充沛、活泼好动,组织他们参加丰富多彩、健康有益、富有审美情趣的课外活动,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使学生在娱乐休息中、在美的享受中分清美丑、明辨是非、提高思想,也是学校美育的重要内容。

学校美育还可以充分发挥课程美育、课堂美育的作用,将审美教育、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。我们知道,无论是自然科学知识还是社会科学知识,都有审美价值。大千世界,不仅无边无际、纷繁复杂,而且神奇美妙、令人倾倒。所以,客观世界不仅是我们认识、研究的对象,也是我们欣赏、审美的对象;反映这无限美妙的客观世界奥秘的科学理论,自然既有真理性,又具有审美性。

教师在认真备课时如果能挖掘科学理论的美;在讲课时,如果能用准确生动的语言、整洁漂亮的板书、规矩绚丽的图形、诙谐有趣的事例渲染科学理论的美,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去死板、增生动;去枯燥、增趣味;去抽象、增形象,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,在赏心悦目中学到科学文化知识。我们知道,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,也能转变学生思想。知识的学习,能开拓人们的视野、开启人们的心扉、丰富人们的精神、升华人们的境界,所以,知识的学习,不仅是智育问题,也是德育问题;不仅能增加学识,而且也能转变学生思想。可见,把美育的原则方法引入课堂,这样就可以有效发挥课堂育人、课程育人的作用,建立起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、相互渗透的新机制。

美育活动,还可以由学校渗透到家庭,发展到社会方方面面中,通过多种途径渠道的美育,去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。家庭美育可以称为思想教育的“第一课堂”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是一个人生活的基地,每个人出生后,婴儿、幼儿和少年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家庭里度过的。家庭的这种特点,决定了它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。老舍先生说过:“我的真正的教师,把性格传给我的,是我的母亲,母亲并不识字,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。”如果我们每个作父母的都能以自己美的心灵、美的行为、美的语言、美的仪表,以及家庭中美的环境、美的氛围、美的熏陶给孩子以耳濡目染、潜移默化的影响,这就是在孩子心里播下了美的种子,这样,不仅有利于青少年思想上的健康成长,而且还能构建他们较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的心灵。

社会美育是思想教育的“最大课堂”。社会美育的领域极为广泛:影剧院的演出,电视、广播中的节目,音乐厅、展览馆、博物馆、文化宫、俱乐部、体育场、游泳池、图书馆……以及生活环境的美化,风景游览区的开发,名胜古迹的整修,还有商店橱窗的布置,路边广告的设计,这些都可以作为社会美育的工具和场所,成为社会美育的组成部分。社会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美。人们可以长期不游览自然山水,也可以长时间不欣赏艺术作品,但一天也离不开社会生活。生产劳动的美、社会斗争的美、一般生活的美,以及人自身的思想品格、情操、仪表、行为、语言、体型、体貌的美时时处处都在愉悦着人们的精神,熏陶着人们的思想。海涅说:“在世间一切创造物中间没有比人的心灵更美、更好的东西了。”的确,人的内在世界的美,精神世界的美,即人的心灵美是最具重要意义的美,最富于光彩的美,是社会美的核心,是人的美的精髓。而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任务就是铸造其美的灵魂,塑造其美的心灵,我们进行审美教育的最高目标,就是实施心灵美育。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与思想教育的任务与目的是相通的或相同的。在人类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,都涌现出了众多卓越人物。雨果曾指出:“真实包括道德,伟大包括着美。”这些卓越人物是真善美的统一,都具有一种崇高的精神美,他们不仅有道德的力量,而且有美的魅力与光彩,运用这些鲜明的形象、光辉的榜样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思想教育,就会使他们由对英雄的敬仰、崇拜到赞赏、感奋,激起他们对美的向往与追求,从而进入崇高的精神境界,使自己成为美的心灵的拥有者和美好品质的体现者。

我们还可以充分运用艺术美,进行思想教育。艺术美是美的最高形态,它使零散的现实美变得集中,更富典型性。因此,我们要通过语文课以及优秀课外阅读作品的讲解与引导,去陶冶学生的情操,在潜移默化、润物细无声中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。美学家蒋孔阳先生讲过这样一件事:“1937年,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,我在初中读书。一天,来了两位抗战宣传队的队员,他们把全校同学全聚在一起,不讲一句话,只是唱《流亡三部曲》,先唱《松花江上》,全场唏嘘,无不痛哭,又唱《打回老家去》,全场的情绪立刻为之一振,所有的同学都沸腾起来,恨不得立刻杀上战场。”美育就是这样一种在以美感人、以情动人的基础上“引导人”的教育。人们在对美的形象的欣赏中,通过联想和想象,不知不觉地认识了美的对象中所蕴含的意义,从而在美的享受中受到了教育。产生对客观事物喜怒憎爱的态度的评价,而且在怡情悦性中精神世界得到升华。

教育是个系统工程,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是这个大系统工程中的子系统工程,我们必须从旧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,放开思想教育工作的视野,树立大美育观念,把思想教育与美育结合起来,这样才能形成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一体化的开放式的思想教育大网络,这样才能形成各方各面、各种力量多管齐下、齐抓共管、共同努力,齐心协力抓好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新局面。只有这样,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才能适应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,才能真正得到加强与改进,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。

(作者系北京行政学院哲学部副教授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